强化设计管理,实现设计、建设一体化
强化基建工程过程设计工作,整合设计资源,强化对设计文件全过程管控,提高工程项目设计质量及工作效率,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加强变更过程动态管理,尽可能把问题暴露在施工之前,以先算帐,后变更为原则,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强计划管控,实现对工程进度有效管理
从业主对工程进度计划控制为抓手,实现多途径构建规划合理、逻辑严谨、EPS和WBS分解清晰、工期准确的E、P、C进度计划,与各业务资源衔接与协作,打造强计划管控,保证计划编制合理、施工过程资源控制有效,保证工程进度。加强进度全过程跟踪监控,通过实际进度与目标计划对比,通过设计工程量与施工工程量对标,分析评估进度偏差,制定应对措施,合理优化资源,确定最佳方案,保证项目工期可提前交付。

投资成本精细化管控,提升投资效益
构建工程项目全面概/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通过实时采集实际成本,及时进行概算对标分析,做到风险预警,控制超支风险,实现多角度、全方位项目投资费用控制。
建立资金管理体系,以合同工程量清单为基础,对实际完成量与概算量进行比较分析,实时监控资金支出情况,对责任成本、实际成本进行实时对比分析,控制成本偏差,实现对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精细化管控,提升投资效益。

全过程、规范化降低采购成本,提升采购质量
产品实现采购流程固化、采购过程标准化,规范物资管理过程,在采购管理各环节建立业务控制点,保障采购活动有序开展。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流运输全过程跟踪、监控。通过供应商评价和管理体系,寻找企业战略性供应商,整合产业链,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项目物资供应渠道保障能力,降低采购风险。

精细施工管控,保障项目精准交付
将施工单位纳入平台统一管理,提供相关管理模块,有利于业主对施工单位和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督,为确保工程按期交付提供技术保障。利用手持式移动设备(射频读写器、条码阅读器、点检设备、智能终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施工现场实现多种移动应用和移动办公,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和事务处理即时性。

质量过程控制,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融入质量管理要素,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将质量控制融入业务节点,做到管理有记录、过程有控制、结果可追溯。将质量要求融入管控计划,明确管控粒度,量化管控指标,通过QBS与WBS合理关联,保证工程质量计划可执行、可度量、可考核。强化质量控制点管理,加强关键工序、特殊过程、重要部位监控;实现质量管理工作、质量问题处理双闭环。可对全程质量进行控制和追溯,通过对质量偏差进行纠正、质量风险进行预控、质量趋势进行预测,实现质量改进,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验收合格率100%。

标准化HSE管理,保障工程建设安全
提供安全建设标准化体系,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充实安全知识库,筑垒安全基石,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环保管控,构建环保制度体系,辨识与控制污染源,不断提高环保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员工健康平台,建立职业健康监护记录,体现 “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的关注员工健康;建立符合现代安全科学管理方向的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采用预测预警技术与方法,形成企业安全建设预警预测体系,构建“主动预警型”现代安全管理模式。

辅助决策,支撑决策层快速、科学决策
构建公司/项目/业务三级KPI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层次进行KPI考核,做到管控及考核粒度精确把握、辅助分析及决策措施随机应变。同时针对海内外工程项目,构建“工程项目专家支持系统”,通过远程专家支持系统,发挥人才优势,指导项目业务开展,实现远程指导、培训、诊断。动态掌控海内外多项目运营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科学决策和跟踪监控。分析项目执行情况,实时项目监控,提供匹配的管理工具,挖掘细化的参考数据,提高业主决策层和管理层对项目主动管控力度。

集中管控,提升项目群管控能力
标准化产品以集约化、集中管控思想构建项目管理体系,从全局角度构建统一项目建设标准、知识体系,实现项目知识快速复用,以项目群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项目群管理能力。

从趋势结果到过程根源追溯的决策支持
提供集约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工程项目管理实现从项目发展趋势结果到项目实施过程根源的追溯,支撑业主集团层、企业层、项目层和设计方、承包方、施工方对项目过程发现问题或者风险因素的进行追溯、查询、判断和快速解决。
基于“大数据、先集中、再分析、发现问题不断规范调整”的思路和原则,通过OLAP技术对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分析,根据不同的管理重点、管理层次和维度对基建、运营、人力资源、财务等业务进行专业性分析、绩效分析、对标分析、问题分析,以发现问题促进管理的方式构建工程项目管理决策分析体系。
多方高效协同,降低沟通成本
基于统一的建设项目管控平台,通过各项业务融会贯通,将业主、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分包方、供应商、运营方各方整合到统一平台进行管控,实现各方高效协同,降低项目沟通成本。

1) 规范市场开发行为,提供标准化服务。
标准化规范服务,为市场信息收集、项目研判、项目立项提供规范化管理方式;
为项目开发成效率提供可对比分析功能;
为开发成功项目提供项目执行过程关键节点查询和追溯功能。
2) 规范投融资过程管理,实现投前计划、投资控制、投后分析的动态管控模式。
建立概预算管理体系,为投融资过程控制提供考核标准;
建立融资计划、融资合同、费用支付、融资台账管理体系,对融资过程进行评价管理;
建立资金计划执行体系,参照预算标准、控制各类费用的支出;
建立合同结算和竣工决算体系,控制超资现象,控制工程造价;
将投资过程融入系统执行过程中,真正做到投前计划、投中控制、投后分析的目的。
3) 规划工程合同执行过程管理体系,对招标、合同进度款、合同变更、合同结算全过程进行管理。
对招标过程进行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管理;
对合同执行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合同动态台账,做到合同执行过程动态分析的目的;
建立合格供应商和分包商准入和评价体系,为工程建设提供合格的分包队伍。
4) 采用“赢得值”管理思想,对进度计划、进度执行、进度纠偏、进度分析提供完整的管理体系。
采用“赢得值”原理,对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竣工验收全过程进行管理;
建立完整的进度计划、执行、纠偏、分析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对工程进度的动态管理;
与P6软件无缝接口,解决P6软件资源数据“一键”导入,提高工程监理对工程进度进行监控和管理的作用;
提供进度报告功能,使用周报、月报和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友好办公环境。
5)强化设计管理,控制设计变更、提供设计质量。
强化对设计出图计划、文件结构、登记、分发、跟踪、版本、变更等全过程管控,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加强设计源头管控,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使工程项目发挥更大经济效益。
6)规范采购过程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
规范采购过程标准化管理,规范设备监造、物资采购、供应链过程管理,保障采购活动有序开展;
使用“二维码”扫描技术、跟踪物流过程箱件货物,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海内外项目物流运输全过程跟踪、监控。
7)建立从设备接收到设备安装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通过建立过程台账,满足竣工决算对设备类固定资产统计要求,为生产/运行阶段提供设备管理可追溯基础数据库。
对设计阶段的设备清册进行管理,建立设备接收、设备领用、安装调试台账;
建立设备查询功能,满足对设备采购、监造、物流、出入库、安装调试过程和设备费用的查询;
8)规范物资全过程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规范需求计划、采购计划、询比价、采购订单、到货接收、退货管理过程,保障工程材料供应;
规范入库、库位、领料、返库、盘点、库存管理和月结管理过程,保障工程次序有序进行;
提供物资管理全过程报表功能和图表分析工具,为用户提供物资动态管理分析功能。
9)精细化施工管控、控制项目进度与质量,保障项目高质量按时交付。
强化对施工单位人员管理和培训管理,确保上岗人员满足现场施工管理要求;
强化施工技术管理,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图纸交底、技术交底、重大作业监管过程,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施工变更;
规范施工过程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开工、停工、复工、中间交接、竣工等阶段流程驱动、全过程管控,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行。
10)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管理、确保项目质量达标,满足生产/运行需要。
建立工程项目PDCA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做到项目关键作业的全面覆盖,做到管理有记录、过程有控制、结果可追溯;
建立质量可追溯,偏差可纠正、风险可预控、趋势可预测管理功能,为质量“一票”否决权提供可操作、可执行的数据支撑。
11)提供标准化HSE管理体系,确保项目施工安全。
规范项目安全生产体系、建立安全目标、安全责任书、法律法规管理、教育培训管理、风险管理相关功能,将安全管理提升为项目全员管理;
规范项目环境保护体系,建立辨识与控制污染源,提高项目环保管理水平;
建立员工健康记录跟踪系统,体现 “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的关注员工健康,为项目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2)提供项目过程“活文档”管理功能,实现项目知识积累和价值传递。
规范项目过程管理全维度知识管理结构,完成项目文档自动归集,实现工程建设经验的积累;
实现业务执行过程文档自动引用,为业务执行提供知识指导、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通过设计文件登记、分发、跟踪、升版等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13)建立项目协同管理平台,为项目参与方提供办公和沟通环境。
项目为设计方、供应方、分包方、监理方等参建单位提供各自办公和相互沟通协调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高项目协同能力;
为用户提供通知公告、会议通知、会议纪要、工程联系单和OA办公等功能。
14)为用户提供生产准备功能,确保基建期正常平滑过渡到生产准备阶段。
建立人员准备、规章制度、培训管理、技术资料准备和生产大纲管理功能,为生产准备提供过程管理,确保安全过渡到竣工投产阶段。
15)通过物理工厂与数字工厂双移交,实现基建阶段数据与运行阶段实时数据有效整合。。
提供正确、可靠和完整技术资料,规范调试过程,实现调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
尾项确定、确认、处理全程跟踪,明确管理责任;
分析尾项形成原因及特点,建立尾项管理知识体系,逐步减少尾项发生。